华二附初九年级上语文综合练习(25)

2020-12-22 18:22 阅读(?)评论(0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第一部分 阅读(90分)

一、文言文(40分)
(一)默写(16分)

1.
俶尔远逝,往来翕忽          。(《小石潭记》)
2.
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。(《醉翁亭记》)
3.
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,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?(《鱼我所欲也》)
4. 
予观夫巴陵胜状     ,在洞庭一湖。。(《孔孟论学》
5.
苏轼《水调歌头?明月几时有》中“此事古难全”里“此事”是指:
人有悲欢离合  月有阴晴圆缺 

 

(二)阅读以下古诗文,完成69题(12分)
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
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,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,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

邹忌讽齐王纳谏

邹忌修八尺有余,而形貌昳丽。朝服衣冠,窥镜,谓其妻曰:我孰与城北徐公美?其妻曰: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?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。忌不自信,而复问其妾曰:吾孰与徐公美?妾曰:徐公何能及君也?旦日,客从外来,与坐谈,问之客曰:吾与徐公孰美?客曰: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明日徐公来,孰视之,自以为不如;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暮寝而思之,曰: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;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;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。

于是入朝见威王,曰:臣诚知不如徐公美。臣之妻私臣,臣之妾畏臣,臣之客欲有求于臣,皆以美于徐公。今齐地方千里,百二十城,宫妇左右莫不私王,朝廷之臣莫不畏王,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:由此观之,王之蔽甚矣。

王曰:善。乃下令: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;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;能谤讥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令初下,群臣进谏,门庭若市;数月之后,时时而间进;期年之后,虽欲言,无可进者。燕、赵、韩、魏闻之,皆朝于齐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。

6孟子主张施行  仁政  以统一天下。刘向主张告诉当权者只有广开言路,采纳群言,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治理好国家

7、翻译: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

所以说:使人民定居下来(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),不能靠疆域的边界,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,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。

8、令初下,群臣进谏,门庭若市;数月之后,时时而间进;期年之后,虽欲言,无可进者。

 (命令刚一下达,群臣都来进谏,门前院内就像集市一样(喧闹);几个月以后,还偶尔有人进谏。一年之后,即使想进言,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。)  

9、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(  D  

A.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一章最后把多助寡助进行对比,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

B.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,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, 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证,得出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的论断,阐明了人和的实质。

C. 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中“暮寝而思之”是故事发展的转折点。

D.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选自《战国策》,是西汉史学家刘向编订的编年体史书。

 

(三)阅读下文,完成1013题(12分)

桓南郡既破殷荆州,收殷将佐十许人,咨议罗企生亦在焉。桓素待企生厚,将有所戮,先遣人语云:“若谢我,当释罪。”企生答曰:“为殷荆州吏,今荆州奔亡,存亡未判,我何颜谢桓公?”既出市,桓又遣人问:“欲何言?”答曰:“乞留一弟以养老母。”桓亦如言宥之。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,胡时在豫章,企生问至,即日焚裘。

(选自《世说新语》,有删改)

[注释]①桓南郡:桓玄,东晋将领,袭爵南郡公,世称“桓南郡”。殷荆州:殷仲堪,东晋将领,官至荆州刺史。罗企生: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。②出市:到刑场。③宥(yòu)赦免。之:指罗企生的弟弟罗遵生。④问:音讯。这里指罗企生被杀的消息。

10.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(4分)
1)桓素待企生厚(
一向,向来           2)存亡未判( 死亡
11.
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(
D  )。(2分)

A.如果你能报答我,我就放了你
  B.
如果你能向我认错,我就放了你
  C.
如果你能报答我,我就赦免你的罪行
  D.
如果你能向我认错,我就赦免你的罪行
12.
罗企生的两次回答反映了他内心的两难:第一次回答拒绝偷生是想要
尽忠  ,第二次回答恳请桓玄则是想让弟弟代替自己尽孝    。(4分,每空2字)
13.
根据选文内容,它最适合归入的《世说新语》门类是(
A  )。(2分)
  A.
德行          B.文学          C.自新          D.捷悟

    桓南郡(桓玄)打败了殷荆州(殷仲堪),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,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。桓玄向来厚爱罗企生,到要杀他时,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玄道歉,就会免去死罪。罗企生回答道:" 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,现在殷荆州跑了,生死不明,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。" 已经到了刑场,桓玄又派人问他,还有什么话要说,罗企生答道:" 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,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。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,服侍我的老母。" 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。赦免了他的弟弟。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羊皮袍子,胡氏当时在豫章,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,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。


二、现代文(38分)
(一)阅读下文,完成1417题(18分)

关于生活(有删改)

①毕生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尔兰革命家毛德曾说:“我生活,别人仅仅是生存而已。”此话虽极自负,却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:究竟怎样才算是在“生活”?
   
②不畏惧生存之苦,而以美的创造为乐是真正会生活之人的共同之处,庸碌之辈却只会过日子。前者可谓超越了生存,后者则为生存所局限,叶芝认为:美是由三类人造就的。贵族造就了美的风度,因为他们在世间的地位使他们超乎生存的恐惧之上;农民造就了美的故事和信仰,因为他们无可丧失,故无所畏惧;艺术家则造就了其余的一切,因为他们天生就充满无畏的精神。叶芝的分类未必为一般人所认同,但他讲的道理无疑是真实的。或问,声色犬马,种种娱乐,算不算超越生存。答曰:否。这些只是消费,而非创造。唯有智力创造和道德修养这样的高级游戏才是超越生存之本能,才使人之所以为人。
   
③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,这样的人是在真正地生活。有钱如葛朗台、阿巴贡之流,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了攫取财富之上,蝇营狗苟,患得患失,是为守财奴。可见,能否超越生存,真正地生活,与贫富程度无关。对一种正当的事业或爱好执著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,不仅可能超越生存,甚至可能不惜一切,伟大的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刀加颈项的关头,仍从容请求他们允许他画完几何图形。
   
④考学、求职时,人人都想从事自己爱好的专业,但不是人人都能如愿以偿的。更可悲的是,有的人压根儿就没有什么高尚的爱好,这说明他们对生活几无兴趣,他们只是被动地生存,就像鱼群、鸟群或羊群中的一只,追逐着群体的流动。所以,应主动去探索自己爱好什么,并努力使之与学业、职业重合一致,这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。
   
⑤丰子恺先生如此解释其师李叔同的出家修佛:他把人生比作三层楼。底层是物质,二层是精神,三层是灵魂。李叔同弃底层而至二层再至三层,实现了真正的超越。
   
⑥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楼下的人是难以想象楼上的人所亲见的风光的。


14.
究竟怎样才算是在“生活”?作者的观点是:(6分)

1 不畏惧生存之苦,而以美的创造为乐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 要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 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3 应主动去探索自己爱好什么,并努力使之与学业、职业重合一致。  

15.以下这段文字放入文中哪一段最合适?为什么?(5分)
  
贫穷如颜回者,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颜回身居茅屋陋巷,生活清贫,但他人穷志不穷,安于其乐。正所谓“君子忧道不忧贫”是也。
  第③段(1分)。这段文字写颜回安贫乐道,可与第③段中葛朗台、阿巴贡等人虽富有却沦为守财奴的事实论据形成对比(2分),突出地论证了能否超越生存,真正地生活,与贫富程度无关(1分)。同时也具体论证了该段的观点“要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,这样才能不为生存环境所影响。”(1分)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6.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,分析第⑥段的作用。(4分)

  第⑥段引用《登鹳雀楼》(王之涣)的诗句/将人生比喻为楼层(1分),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,每个人都应(超越物质层面的生存,)追求精神乃至灵魂层面的/真正的生活(2分)。令读者回味/深思(1分)         

17.以下对选文分析恰当的一项是( C  )。(3分)
A.
第①段中毛德的话引出了中心论点。

B.第②段中引用叶芝的观点是为了强调“无畏”的意义。

C.第③段中阿基米德的论据是对上文论述的深化。
D.
第④段中“鱼群、鸟群或羊群”的比喻形象论述了群体对个体的影响。

 

(二)阅读下文,完成1822题(20分)

朴园(有删改)   凌鼎年

①清乾隆年间,高云翼因其《中秋图》题有“仰望明月思悠悠”之句被人告发,而惹文字之狱,只因他名望高,人缘好,加之好友暗中相助而躲过一劫。惊慌之余,他收拾行装匆匆回了娄城故里。
   
②高云翼自此闭门谢客,每日里以书画自娱,但画了撕,撕了画,写了毁,毁了再写……
   
③翌年金秋,三位京城老友修书,欲南下造访,共赏明月。高云翼思忖,挚友都是性情中人,食宿粗陋应无碍,但必须美景当前,方有诗情画意。他想到了邻街的宜园。两家私谊向来不薄,当年还为他家画过春夏秋冬四张条屏。再说宜园之名也是他起的:“春宜花,秋宜月,夏宜凉风,冬宜晴雪,景与兴会,情与时适,无所不宜,则名之曰宜也宜。”想来如果开口借园,应该问题不大。
   
④高云翼当即登门拜望,谁知他刚一提及借园之事,主人便面露难色:“小园逼仄,只宜家人游玩,外人恐有不便。还望见谅。”

⑤高云翼心里明白,对方不就是怕我京城之事的牵连么?

⑥气也气了,怨也怨过,高云翼便动了自己筑园的念头。只是身无长物,奈何?

⑦常言道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自己有宣纸涂鸦之长,何不挥笔集资,丹青筑园?说干就干,高云翼自撰一启事:“以物易物最佳,凡欲庋藏云翼画幅者,概一石换一石,一木易一木,一花代一花,一屋顶一屋,早来早得,迟则不测……”宣言欲作画筹资,筑园一座。坊间向有“云翼一幅画,国朝十锭金”的说法,多少人欲求其画,奈何有价无市,如今竟有这等好事!不几日,这消息就传遍娄城,影响八方。

⑧高云翼再也不轻易撕画毁字了,每日里或山水花鸟,或仕女天神,日赶一幅,手不辍笔。

⑨很快,他便以一幅《娄江春晓图》换得了城外独龙湾一块废弃之地。这儿竹林连片,杂草丛生,乃狐猿出没,鸥浮鹭立之地,多年来无人关注。然而高云翼却十分满意,因为这儿坡地       ,溪水      ,野树       ,乱石       ,且人迹罕至,实在是筑园佳选。

不几日,娄城首富钱寅啸愿捐资建造远香阁、探梅小筑、静修堂;德髙望重的王百瑜老先生运来了一高一低两峰太湖石,一曰瑞云峰,一曰玉玲珑;盐商后人蒋千里也遣人送来了洛阳枯枝牡丹、荷花名种大洒锦、千瓣红等……不过一两个月,造园材料竟已基本齐备。
  
?高云翼旋即请人除蔓草,砍乱枝,疏浚水流,掩埋荒芜,然后移树木,植花卉,铺草皮,一切因势而为,不另铺张,那庭院小径,也往往以残砖碎石铺就,以砖为骨,以石填心,不加灰浆。那花纹或冰片式,或八方式,或海棠式,还有的用碎瓷拼成鱼辨莲瓣,皆废物利用。其成园之材简朴如此!

?造园之事在娄城已成街谈巷语,想察探玄秘者,欲先睹为快者纷至沓来。高云翼一一挡驾。众人不解,议论纷纷,他丝毫不为所动:“草木如名节,日久方成。若未成先睹,日后焉能有好印象?今日之园林,石径之苔藓未生,亭台之青素刺目,请待以时日。”

?越明年,因林落成。高云翼自书魏碑“朴园”两字作匾,并在娄城广而告之:朴园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而成。云翼取之于斯,用之于斯,劳形苦心,幸也。开园之日,竭诚恭请四方宾朋好友,无论长幼贫富,光临游赏。

?娄城为之轰动,远近为之云集,参观者赞口不绝,为朴因景色之多姿,为云翼心意之诚朴。看着游人乘风而来,尽兴而去,高云翼感叹:“我愿足矣,我愿足矣!”


18.
阅读第⑨段,填入画线处的一项应是(  B )。(2分)
  A.
高高低低     嶙嶙峋峋     曲曲弯弯     坎坎坷坷
  B.
坎坎坷坷     曲曲弯弯     高高低低     嶙嶙峋峋
  C.
嶙嶙峋峋     高高低低     坎坎坷坷     曲曲弯弯
  D.
曲曲弯弯     坎坎坷坷     嶙嶙峋峋     高高低低
19.
阅读第③—?段,请从高云翼的角度,完成内容梳理。(7分)
 
借宜园,出乎意料遭拒绝
 
□□□,以画筹资欲筑园    撰启事
 
□□□□□□□细规划    换废地 备齐材料 
 
□□□,不为所动□□□    拒参观 说原委

书“朴园”,□□□□□□□ 笑迎四方慰平生
20.
联系后文,请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。(4分)

 第①段交代了高云翼因避祸返乡,为后文宜园主人拒绝借园埋下伏笔。(2分)又点出他“名头大,人缘好”,为后文顺利集资造园交代了原因。 

21.高云翼为这座园林起名“朴园”,根据选文内容,请分析他如此命名的理由。(4分)

  1)朴园选址在城郊独龙湾一块废弃之地,建造时不少用料也都是废物利用,有其朴素的一面(2分);

2)朴园建成后,每个人都可以进去游玩,是一座包含着质朴心意的园林(2分)

22.以下对高云翼形象分析恰当的一项是(  D )。(3分)

A.书生意气,不解世道人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.醉心书画,不与世俗往来

C.安贫乐道,羞于谈论财货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审美独到,坚守艺术原则

 

三、综合运用(12分)
阅读下面材料,完成第23题。(12分)

    材料一:公益广告的主题具有社会性。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,并运用创意独特、内涵深刻的广告形式,以鲜明的立场及健康的理念来引导社会公众。
   
材料二:①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“李阿姨的报摊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李阿姨在自己家门口的弄堂里摆了一个报摊,②一块写着“自助报摊”的小黑板,一张桌子,一沓报纸,一个铁盒,雨天再加一块塑料布,这就是报摊的全部家当。③李阿姨说,摆这个报摊就是考虑大家方便,自己也轻松。④结果一做就是八年,算下来一分钱也没少过,⑥就算哪天谁缺个一块、两块的,第二天也肯定会补回来。

1)根据材料一,“李阿姨的报摊”概述中与这则公益广告的主题关系不大的两项是( A )( B  )。(4分)

A.句①     B.    C.句③   D.句④   E.
2)小王有一天在自助报摊拿了一份《文汇报》后,发现自己没有零钱了。他打算第二天补上,于是在铁盒里留了张纸条说明情况。纸条内容如下:(5分)

  李阿姨/摊主,您好!我在报摊上买了一份《文汇报》,今天没有零钱,明天一定补上。抱歉啊。 (评分细则:称谓1分,事由3分,歉意1分)  

王某某

2020.1.7

3)请根据这则公益广告的主题,为它拟一个标题:

  内容:关键词“信任”2分;形式:简短有力1分。参考示例:因为信任,所以简单  3分)

 

第二部分  写作(60分)

24.题目:真的是这样

要求:①独立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。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(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),若不可避免,用代号表示,如A中学、B老师、小C。③卷面整洁,字迹清楚。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0-12-30 08:47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