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日志正文
|
||
华二附初九年级上语文训练卷(22)一、文言文(40分) (一)默写(15分) 1. 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 《行路难》 2.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。 《水调歌头》 3.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 《醉翁亭记》 4. 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。 《岳阳楼记》 5. 孟子在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中指出国家灭亡的原因是:“ 入则无法家拂士 ,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。” (二)阅读下面这首诗,完成第 6-?题(12 分) 【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】时期:宋代 作者: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 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怜白发生! 曹刿论战 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 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 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 6、四周星: 四周年 。《曹刿论战》选自《 左传》,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。 7、翻译: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印已经乱了,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了,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。 8、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( B ) A.“壮”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,即在情感、形象、语言诸方面都豪放、壮美。 B.“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。沙场秋点兵。”这三句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想象中的军营生活,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从军杀敌、建功立业的向往。 C.“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”这两句描写了战斗场面,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。 D.最后一句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、愤慨,满含悲壮之情。 9、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.《曹刿论战》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。 B.此役证明:只要取信于民,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。 C.曹刿的“论”战集中出现在战前、战后两段。 D. 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现了庄公的贤明与虚心。 (三)阅读下文,完成第 10-13 题(12 分) 王华六岁,与群儿戏水滨,见一客来濯足,以大醉,去,遗所提囊。取视之,数十金也。公度其醒必复来,恐人持去,以投水中,坐守之。少顷,其人果号而至,公迎谓曰:‘求尔金耶?’为指其处。其人喜,以一铤①为谢,却不受。 【注释】①铤:同“锭”,用以货币流通。 10.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。(2分) (1)遗所提囊 遗: 丢失 (2)其人果号而至 号: 大叫 11.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。(4分) 公度其醒必复来,恐人持去,以投水中,坐守之。 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,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,就把它投到水里,坐在那儿等他来。 12.“其人喜”的原因是 金子失而复得 (2分) 13.从这个故事中,我们看到王华具有 B 、 D (A.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B.拾金不昧 乐于助人 C.耐心细致、谨慎小心 D.助人为乐 与人为善)的品质。 (4分)
二、现代文(40 分) (一)阅读下文,完成第 14—18 题(18 分) 人生需要“顶住” ①“打一分赚一分,我们一起顶住!”“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,不管怎么着也得顶 住!”“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,能顶住!”……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“分量最重”的一块金牌后,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“金牌”——人生需要“顶住”。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,是精神意志的较量。“顶住”,既是一种姿势表象,也是一种内心观念。“顶住”,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,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。对于人生而言,“顶住”,是一种态度,一种责任,是行稳致远的“压舱石”和“发动机”。 ④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,最大的差距是坚持。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”,说的是成功的 性。然而,这种“不费功夫”的 ,却存在于“吾将上下而求索”“为伊消得人憔悴”之中,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 。世间事,除了岁月,没有“不费功夫”就得来的好事。曹雪芹写《红楼梦》,“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“字字看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”。年复一年的“顶住”,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。可见,“顶住”是执着,坚持不懈。 ⑤“顶住”是毅力, 。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”。前进路上,艰难困苦是“灭顶石”还是“垫脚石”,关键看能不能“顶住”。爱迪生说,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,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,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。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,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,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、愈挫愈奋、不断“顶住”的过程。成功路上,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“坐冷板凳”的 【甲】 、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的 【乙】 ,还得看能否受得了“衣带渐宽终不悔”的 【丙】 。无数事实证明,面对困难时选择“顶住”,一个个失败、挫折和困难,就会从“绊脚石”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“垫脚石”。 ⑥“顶住”是定力,坚定不移。当年长征,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,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,但大家坚信“只要跟党走,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,就会有前途”,坚信“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,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”。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,才使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,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,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。志行万里者,不中道而辍足。马克思说,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,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《资本论》的研究撰写,关键是“目标始终如一”。凡事咬定一个目标,矢志不渝,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。 ⑦的确,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题,面对压力,但只要我们选择“顶住”,有锲而不舍、驰而不息的劲头,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的态度,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的执着,就一定能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。 (选自《人民日报》 有删改) 14.第⑥段画直线的句子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甫《 望岳 》(篇名)中的名句“ 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 。”(2分) 15.第④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( A )。(1分) A.偶然 偶然 必然 B.必然 偶然 必然 C.偶然 必然 必然 D.必然 必然 偶然 16.请根据文意把“勤勉之苦”、“坚忍之苦”、“寂寞之苦”填入第⑤段相对应的横线处。(3分) 成功路上,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“坐冷板凳”的【甲】寂寞之苦 、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的【乙】勤勉之苦 ,还得看能否受得了“衣带渐宽终不悔”的【丙】坚忍之苦 。 17.根据文章内容,完成下面的填空。(7分) (2) “顶住”是执着,坚持不懈 中心论点:(1)人生需要“顶住” (3)“顶住”是毅力, 坚忍不拔 (4) “顶住”是定力,坚定不移 18.第⑥段中画曲线部分能否删去?请具体阐明理由。(3分) 不能,画曲线部分运用了举例论证(事实论据),列举了马克思坚持了40余年完成了《资本论》的研究撰写的事例,与红军坚定目标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事例从中、外两个角度,更全面地阐释了“顶住”是定力,坚定不移的内涵。 (二)阅读下文,完成第 19—23 题(20) 花生失窃记 ① 晴朗的午后,正在阳台上看书,如一丝飞絮飘过,儿时的一件往事忽然浮现出来。 ②那时,我家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一幢旧砖楼里,是个二楼朝东只有 12 平米的小房子, 东窗之外,一墙之隔就是个名曰“关虎屯”的村子。顾名思义,该村的民风想必剽悍难训,你想啊,连老虎都敢关的人还怕什么?但好在有墙,我们可以对他们“敬而远之”。 ③一个夏日的早上,妈妈在东窗台晒了满满一簸箕花生。下午收,却发现只剩一半了, 傍晚,我们正百思不得其解,“砰砰砰”,一阵敲门声响起。 ④门打开,只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,一手拎着麻袋,一手死死攥着个首如飞蓬的黝黑男孩。那少年低着头,眼睛不停地往四下里搜索,被拽着的手扭来扭去,随时准备挣脱抓着 他的铁腕,落荒而逃。进门坐定后,少年偷偷地抬起头,迅速地瞥了一眼我们那狭小简陋的家,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。面对一脸诧异的我们,老头申明来意:他是 隔壁关虎屯的农民,他的儿子和另一个小子偷了我们的花生,等他发现时,花生已经被他们 吃掉了不少,他特意领着不肖子来赔礼道歉,好让他记住:有些事不能做,就是不能做! ⑤说实话,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,原本我们也猜到花生是被人偷了,而且多半是 关虎屯的人,但鉴于他们一向的“恶名”,根本没指望这点花生还能失而复得,只是在检讨自己的失误,没想到竟有人登门谢罪,老头在我们眼里变得和蔼可亲起来,而少年也不过稍 稍有点顽劣罢了。后来,两家大人又说了些什么,关注“儒愿学堂”获取更多语文资料,我已经记不大清了,只记得,一方急着道歉,还要打孩子。另一方则忙着劝:孩子还小,不懂事,教育教育就行了,千万别打孩子! ⑥而我好奇的是,他们究竟是怎么偷走花生的。在我看来,这几乎是“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”!我们之间有高强之隔,站在墙上又够不着我家窗台。偷花生变成了一种挑战:它既考验你的胆量,又衡量你的智慧。在老头唠唠叨叨的叙述中,我试着还原这一过程。 ⑦夏日午间,四周一片寂静,人们午睡正酣,枝头的树叶也一动不动地耷拉着脑袋。只 有南窗下的泥地里,几只觅食的母鸡在东啄啄西叨叨,时不时的“咕咕咕”地炫耀着她们的发现,偶尔还有几声蝉鸣撕扯着灼热而慵懒的空气。 ⑧这时,一只竹竿偷偷伸来,试探性地碰了几下簸箕。见无人察觉,才奋力捅,“啪啦” 一声,几乎一半的花生翻出去,一头栽进一只大张着口的袋子里。有几颗花生眼看要掉在地 上,随着一个漂亮的滑步和一声快活的口哨,他们平安地和朋友们会合了。袋口有一双兴奋得发亮的眼睛向他们靠近,“好,都装好了!俺马上回来。”竹竿立刻轻轻巧巧地消失在墙 的另一侧。 ⑨在牙齿的配合下,袋口被干净利落地快速扎好。这时的袋子,像一夜之间身怀六甲的人,大腹便便却还要承载主人想飞的愿望。“接住!”负重的袋子像早期跳高运动员,一个 俯卧式贴着墙头飞了过去,姿势虽不雅观,效果倒还不错。 ⑩墙那边只听“好咧”,紧接着“扑通”一声!张开怀抱迎接战利品的“海盗”,没料 到,这袋劫掠来的花生竞“重如泰山”。一个立足未稳,一屁股坐在地上。这时,墙这边的 少年已经施展飞檐走壁的功夫,翻过了这座我们心中的“天然屏障”,一把拉起自己的同伴,带着他们的“战利品”,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。 ⑾一阵夹着干草香的热风轻轻吹过,一切又回复到夏日午后的安静和慵懒之中。 ⑿“俺俩本来是打赌嘞,看谁能翻过这道墙。谁知道,看见簸箕里的花生,俺就馋了……后来,俺想着城里人有钱,不吃白不吃。再后来……再后来……没想到你们……对不起,俺错了!俺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……”我还在发呆,少年已经结结巴巴地向我们道歉了。 ⒀多年后想起此事,少年红着脸道歉的模样,似乎仍在眼前,我忽然明白,当年这件事无论对他,还是对我,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课。 19.下列对第②段传递的信息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 D (2 分) A.交代了儿时“我”家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。 B.写“关虎屯”民风剽悍,与下文老头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。 C.两次出现的“墙”既指实际的墙,也指我们之间心灵的墙。 D.无论城里还是乡下,人们在城乡结合部的生活都充满挑战。 20.第④段中的画线句“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”运用了 比喻 的修 辞手法,其作用是__生动地写出少年因看到“我”家简陋的条件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内疚脸红的样子_。(4 分) 21.第⑤段画线句“眼前这一幕,着实令我们吃惊”中的“这一幕”指的是_父亲带着偷了花生的儿子主动登门道歉_, 而它“着实令我们吃惊”的原因是 这完全出乎我们对关虎屯人一向剽悍 难驯、胆大妄为的固有认知 。(4 分) 22.联系上下文,第? 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通过对少年的语言描写,写出他对我们的歉意,补充交代了他偷花生的缘由(并非 有意为之,而是带着点游戏和恶作剧的性质),表现少年天真顽皮又不失淳朴的性格,与我们先前对关虎屯人的恶劣印象形成鲜明反差; 也与上文对少年偷花生的充满童趣的描写形成照应。(6 分) 23.对“人生重要的一课”所阐释的道理,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( C E )(4 分) A.无论何时,都要坚守做人的底线。 B.对待他人不能心存成见、先入为主。 C.发自内心的善意能改变这个世界。 D.沟通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。 E.勇于承认错误,才能获得理解和支持。 三、综合运用(12 分) 阅读下面材料,完成第 24—26 题(10 分) 【材料一】最近,一档“用书信打开历史”的节目《见字如面》引起学校师生的极大关注, 该节目形式极简,一人,一桌,一信而已。但在众多喧闹 cáo zá的节目中,它却以最朴 素的真诚的方式直抵人心。书信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印记,富有独特的 mèi lì。节目将 一封封感人的书信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,让我们再次发现汉字之美、思想之美,情感之美, 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与家国情怀。 【材料二】“见字如面”,意思是见到字就如见到本人,所谓字如其人,人如其字,从前的 书信是这样,优秀的书法作品同样知此。观赏它们时,就如面对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。 他们有的棱角分明、中规中矩(A),有的如行云流水,舒展飘逸(B),有的狂放恣肆、洒脱不羁(C)。这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见手如面”。 24.请根据材料一中的拼音,将词语写在答卷的横线上。(4 分) 嘈杂 魅力 25.书法课上,老师设计了“见字如面”的主题活动。请你从下面三幅名家书法作品中任选两幅,看看它们分别和材料二的哪组画线词语相对应。(填字母编号)(2 分) (一)C (二)A (三)B 26.在语文学习中,我们也曾接触过一些与书信有关的经典诗文。请根据你的积累,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两题完成。(4 分) (1)复恐匆匆说不尽, 行人临发又开封。(张籍《秋思》) (2)这学期学校里掀起了读书热潮,一些同学觉得自己读书过目不忘,便贪多求快。老师针对这种情况,引导大家读一读 清 朝的 郑燮(郑板桥) (人名)写给他弟弟 的一封家书,思考其中“读书以过目成通为能,最是不济事”这句话的深意。 (3)想象你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,许久都没有家人的消息。就在此时,你收到了一封家人的来信,你的心头不由得涌现出杜甫的名句:“ __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___” 。
四、写作(60 分) 27、题目:有一种力量,从未消失 要求:(1)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章。 (2)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。 (3)不得抄袭。
最后修改于 2020-12-24 21:19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